2010年各地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前瞻

刚刚结束的2009年,因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而被命名为“文化创意元年”。2010年,随着国家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政策的出台,很多地方的文化创意产业越来越强。湖南、山西、上海、广西及香港文化行政部门坐拥当地文化富矿,发挥各自文化资源优势积极搭建平台,为当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拓宽了渠道。 
湖南:三大政策为文化湘军再添猛火 

      vip transactions pharmacy 近年来,湖南省的文化和经济在同步增长中,文化发展更加具有湖南特色。在改革方面也走出了一条自学成才道路。为了继续加快湖南省的文化产业发展步伐,《湖南文化强省战略实施纲要》、《湖南省文化产业振兴实施规划》、《关于加快推进试点地区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的若干意见》将于2010年上半年颁布。 

      2015年文化总产值达3500亿元 

     湖南文化产业创造了一种文化建设超越经济发展、文化影响力大于经济影响力的“湖南文化现象”。“广电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在全国都有知名度。湖南文化产业独具湖湘底蕴。 

     2009年7月中旬,湖南卫视网与金鹰网合并,统一为“金鹰网”,意欲发展为强有力的特色娱乐网站、主流商业网站和广域延展网站。牵手盛大、牵手淘宝,与青海卫视深度合作,湖南卫视跨区域、跨媒体合作的步伐越来越快,与其他新媒体巨头的深度合作也将陆续进行…… 

     统计数据也同样证明湖南文化产业目前的实力: 2008年,湖南文化产业增加值530亿元,近5年年均增幅超过18%,高于GDP增幅6个多百分点,占全省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2.4%逐年提高到5.1%,成为全国5个上5%的省市之一。 

     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春贤指出,“以改革创新精神激发文化强省建设活力,更好地发挥文化这一优势资源,提升湖南省综合竞争力”。2010年,湖南省将把文化产业作为重要的战略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重点抓好现代传媒业、新闻出版业、动漫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等五大产业。进一步降低市场门槛、创新政策措施,使湖南省文化产业成为社会资本和外资的投资热点。努力把长株潭打造成全省以创意产业为重点的文化产业核心增长极,把大湘西打造成文化与旅游紧密融合的文化产业新的增长极,把湘南与湘中打造成传统文化产业增长极。力争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速,到2015年总产值达到3500亿元,实现增加值1900亿元,占GDP的比重提高到8%,使文化产业成为湖南科学跨越、“弯道超车”的重要引擎。 

     打造销售收入过百亿的文化产业  

     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周强曾在部署加快湖南省文化工作时指出,湖南省要深化文化领域的改革,加快以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和文艺演出等经营性单位的转企改制;积极推进文化交流合作,大力开展对外文化贸易。要推动文化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充分挖掘和利用湖南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化文化产业布局,提高文化资源配置的现代化、国际化、市场化程度,集中打造一批销售收入过100亿、50亿、10亿元的文化产业。

        要促进文化产业向高端化、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创新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大力培育网络文化、数字文化等新兴文化载体,大力发展数字媒体、数字出版、框架媒体、手机电视、手机购物、手机动漫、网络游戏等新兴文化业态,延伸和拓展文化产业链条。要搭建文化产业发展平台,建设文化产业技术平台和综合服务平台,推动产业、资金、技术向文化产业园区集聚。要努力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坚持艺术化、商品化、生活化、网络化,抓好文化产品的开发与经营,开发与新技术相适应的文化内容和文化服务,形成具有湖南特色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服务和运作模式。要围绕建设一批有特色、有内涵的标志性文化工程,培育一批有规模、有实力的文化企业,创作一批有深度、有影响的精品力作,培养一批敢于创新、善于创造的文化领军人物,锻造湖南文化品牌。[page]
山西:从挖煤到挖文化 

      文化创意产业将成为山西省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后的支柱型产业。在记者采访山西省商务厅服务贸易处处长李东风时,传来的最新消息显示,山西省12家煤焦企业已与272个文化旅游项目进行了对接,接下来省政府将为这些企业安排专门的咨询讨论会,帮助他们顺利进入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新兴领域。 

     今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3%  

    “山西有两座 ‘金矿’;一是煤炭,二是文化。”李东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开门见山地说。长期以来,以煤炭资源为核心的煤电化工作为山西省的支柱产业,为山西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作为重工业基地和煤炭大省,山西多年来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以致形成环境污染、耗能失控、科技落后‘三块短板’,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李东风表示,山西省其实早在2003年就开始实施“打造文化强省”战略,只是力度不如今年大。随着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兼并重组,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了“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三个发展战略。转型发展,很大程度上就是要解决“三块短板”的问题,其中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必由之路。 

     然而,相对而言,山西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为滞后,文化企业普遍存在着“散、弱、小”的特点,作为另一座 “金矿”,远没有产生出像煤炭一样应有的效益。因此,今年省政府下决心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山西省的新型支柱产业,下大力气培育,使文化这座“金矿”产生应有的价值。 

     统计显示,山西省2008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只占到GDP的2.9%,优势尚未变成强势。“形成一个格局,实施六大工程,建设十五大项目,振兴九大行业”,这是《山西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5)》提出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思路。这个规划为山西省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勾画出了一幅蓝图,今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3%以上、到2015年达到5%以上,2020年,山西省基本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文化创意产业将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李东风进一步解释说,所谓“形成一个格局”,即形成“几个中心、五大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区”的发展格局。几个中心,就是把太原建成全省的文化旅游服务中心、影视剧与动漫产品制作中心、新闻出版与版权贸易中心、演艺与娱乐中心、艺术品创作生产与贸易中心、文化遗产展示中心、文化创意与会展中心和文化产品与文化物资流通中心。五大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区,即佛教与边塞文化创意产业区、晋商文化创意产业区、根祖文化创意产业区、太行文化创意产业区和黄河文化创意产业区。 

      实施六大工程。即大遗址保护和博物馆建设工程,出版物流配送体系构建工程,面向旅游市场的文艺精品生产工程,提升广播影视影响力工程,网络、新媒体与内容产业建设工程和文化品牌打造工程。 

     建设十五大项目。即山西出版传媒产业园,山西日报报业集团印报基地和文化物流园区,山西广电文化创意产业园,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园,山西创意文化创意产业园,瓦窑艺术创意园,运城市宇达青铜文化创意产业园,曲村-天马大遗址文化园区以及黄河新闻网,山西新闻网,山西视听网等主流网站提升改造,山西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及数字化改造工程,山西五台山旅游演艺中心及大型旅游演艺节目,山西平遥国际艺术中心,英语周报,语文报扩建项目,晋中市介休绵山风景区,寒食清明博物馆和八大文化品牌打造工程。
振兴九大行业。即文化旅游业、新闻出版业、广播影视业、演艺业、休闲娱乐业、印刷复制业、艺术品与工艺美术业、动漫游戏业和文博会展业。 

     设立5000万元专项资金  

     从2009年起,山西省级财政每年在预算内会安排5000万元的资金,建立省级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采取贷款贴息、项目补助、奖励等方式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 

     据统计,2004-2008年,山西省文化创意产业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4.5%,明显高于同期GDP增长幅度。2008年全省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00亿元,比上年增长25%,占全省GDP比重2.9%。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54%,拉动GDP增长0.76个百分点。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为8%,超过房地产业(6.7%)和金融保险业(7.9%),已经成为山西省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太原高新区构筑动漫产业链  

    据李东风介绍,去年3月27日组建成立的太原高新区创意产业集团,是按照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集群发展、品牌经营”的原则,挖掘山西省文化资源,整合动漫游戏产业资源,根据市委、市政府振兴文化创意产业、建设特色文化名城的战略部署,成立的太原高新区创意产业集团,该集团注册资金5.6亿元,以太原高新区火炬创意产业有限公司为主体母公司,5家公司为子公司,并由60余家文化创意产业、软件服务外包企业作为成员公司共同组成。 

   该集团整合了山西省的大量文化资源,拥有山西动漫游戏产业发展基地、太原高新区动漫谷、山西广播电视管理干部学院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太原高新区创意产业街和太原高新区创意产业园五大基地,以动漫、影视、网络游戏、工业设计、会展服务、网络媒体、信息服务等为核心业务,充分发挥专业化和协作化的优势,进行规模化经营,助力创意产业升级改造,使之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集团成立后,优秀的动漫游戏作品不断涌现,比如在中央电视台一套动画城节目播出的100集我国首部未成年人动画宣教短片《包子 剪子 锤》、获2009年“美猴奖”中国动画系列连续片提名奖的50集国内首部行业原创动画片《天天健康》、获2009年第四十二届美国国际电影及电视节——儿童节目银屏奖的66集原创木偶剧《不亦乐乎》、获2009年第十五届电视节优秀项目奖的26集电视剧《晋商》,以及上线公测的大型原创3D网络游戏《苍穹》和《问情》等都是出自该集团旗下。[page] 
上海:2010世博会拉动经济  

     2010年注定上海是备受全世界瞩目的一年。上海社科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花建研究员说起今年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趋势、政策和举措,语气都带着兴奋。他说,1851年首届世博会以来,世博会第一次在中国举办,必将给上海和长三角的文化创意产业带来强大动力。上海在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上的政策也更细致、更具有创意。 

    上海将利用世博会的机遇,进一步优化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布局。上海世博会提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这是世博会有史以来第一次以城市作为主题,鼓舞全球的有识之士共同探讨城市与人类的未来。截至去年10月,已有2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加上海世博会,其规模最大成为历届世博会之最。今年上海世博园第一次采取跨江而建的模式,汇聚了全球最优秀的城市规划、建筑和室内设计、会展、平面、广告设计等方面的优秀人才参加。结合世博园的规划建设和后续开发,上海文化创意产业正在市和区县两级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形成一横(东西中轴线)、一纵(南北主题带)、两河(黄浦江和苏州河)、多圈(功能圈)、多组团(特色文化街区)的上海文化形态布局。首先是沿横贯中心城区东西的文化中轴线,依托大虹桥交通枢纽港的建设,从西郊的会展休闲娱乐圈,沿延安路中轴线,横贯上海市中心区,一直延伸到浦东新区的张江动漫谷、数字化出版基地、外高桥国际文化服务贸易平台等,建设规模宏大的文化创意产业带,与此同时,以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横跨黄浦江两岸的世博园为新起点,形成集聚文化资源和发散文化魅力的辐射中心,大致沿上海南北高架道路的中轴线展开,使旺盛的文化活力直达上海的南北两翼。 

    上海将联合周边的长三角地区,共同开发世博会的城市文化旅游项目,特别是开发科技、演艺、会展、培训、商务、度假等中高端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根据专家预测:来上海参观2010年世博会的7000万游客中,将有50%来自长江三角洲地区。长三角城市也是参与和共享世博会成果热情最高的城市。自2009年3月开始,国家旅游局、上海旅游局、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和上海大众国际旅行社联合筹办的“世博主题体验之旅”通过“城市与农村、自然与人文、参观和体验”组合的方式,继续推出近30条以“缤纷大上海,魅力长三角”为主题的世博主题体验之旅系列线路,获得了良好的效益。 

    上海将引入国际优秀资源,共同开发世博文化市场。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全球娱乐演出的一次盛大荟萃。在4月30日-10月30日的上海世博会期间,上海将举办近2万场文艺演出,其中将包括世界一流的音乐、歌舞、舞蹈、马戏等演艺节目。上海充分利用这一空前的机遇,使得演艺和娱乐产业与资本、产权、衍生产品等市场的开发结合起来,开展演艺节目的推介、交易、展演、培训以及衍生产品的开发。比如拥有1.8万个观众席的上海世博演艺中心,成为吸引国内外资本投入上海演艺产业的一次创新之举。它吸引了东方明珠国际交流有限公司、著名的体育娱乐现场经营企业AEG和著名的篮球俱乐部“NBA中国”共同经营,出资5亿多元购买了世博演艺中心的首期经营权。而“NBA中国”又吸引了李嘉诚基金会、迪斯尼旗下的ESPN公司、中银投资、联想控股、招商局中国基金有限公司等联合出资3.25亿美元购买了它11%的股份,形成了一个不断增值的产业链。这证明了上海开发各类世博会文化产品,包括世博会演艺项目和“世博”之后的演艺市场,以及相关的文化要素市场和文化投资市场,具有广阔的空间。
上海将进一步加强文化走出去的战略,包括实施文化“出口”专项扶持资金。2008年以来,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猛烈冲击,中国国际文化贸易总体处在逆差状态,上海的国际文化贸易却创造了良好的顺差。2008年上海文化出口贸易额约为15亿美元,而文化进口额约为5亿美元。令人高兴的是,上海的文化出口不但包括文化货品出口,而且包括版权出口和文化服务出口。 

      就拿受到上海市政府鼓励的多媒体梦幻剧《时空之旅》为例,它到2009年国庆节已经连续演出1600多场,只用了19个月就收回了项目开发投资。《时空之旅》创造了新的内容模式,它采用了上海杂技艺术的精华,但是邀请全球著名的加拿大太阳马戏团的编导来统筹,这种“远缘杂交”的资源组合,给中国和外国观众都带来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兴奋刺激;它更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贸易模式——“出口不出国”:它虽然主要在上海定点演出,但常年吸引了大批境外游客与观众,成为文化创汇的一大亮点。2010年上海《时空之旅》将再制造一个“国外演出版”。在上海继续定点演出的同时,计划在欧洲演出50场、日本演出200场。 

     上海对于科技含量高、数字化程度高的文化产业项目,将给予特别的扶持和推进,用创新的举措和政策来鼓励创新的业态。其中一大亮点,就是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 

     它作为第一个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重点是发展数字出版综合业务信息服务交易平台、技术研发平台、专业人才培养平台三大功能性平台,以及数字出版十大业务板块,2015年之前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列出的时间表是:跟踪和赶超国际数字化出版潮流,带动上海、长三角和全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通过10年左右的时间,打造成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数字出版基地。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运作模式是由上海张江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投资和服务主体,以推进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为己任,融基地运营商、企业服务商和产业投资商职能于一体,这与其他园区的开发模式有很大的不同。 

     上海善于把各种政策和机制资源组合起来,形成综合性的创新优势。比如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利用浦东新区作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有利条件,特别是在国务院批准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允许浦东进行一系列战略性“先行先试”政策和做法的背景下,制定了“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产业政策”及“基地入驻企业认定办法”,这是为数字出版企业量身定制的优惠政策。 

      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挂牌一年多来,已经聚集了140余家数字出版企业。其中,2009年新增企业就超过30家,新增注册资金逾1.3亿元,产业面积也由4500平方米增至1.45万平方米。包括盛大、第九城市、中文在线、雅昌、起点中文网等一批业内龙头以及新秀,相继在基地完成布局,初步形成了网络文学、互动教育、网络游戏等产业分支的集聚和数字出版技术与内容的连接。2009年12月,方正集团正式与上海张江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参与共建国家级的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通过此次合作,方正集团也成为首家落户张江基地的重量级IT企业。双方合作项目包括移动阅读终端研发、图书门户运营,以及数字复合出版技术项目。根据双方签署的合作协议,此次双方共投入2.85亿元,成为该基地建设以来最大的合作项目。 

     花建感慨地表示,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所面对的文化产业课题往往是国内甚至是国际最前沿的。但是,高扬创新思维,2010年的上海文化产业将在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点、上海特征的道路上越行越远。[page]
广西:“坚守与开放”助文化产业享誉全球

        随着国家文化产业大战略的推动,广西正在成为环境优良、投资者关注的热土,而文化的“坚守与开放”政策,正是广西文化产业在全球竞争当中制胜的秘诀。

        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李康前日在北大新年文化产业论坛上表示,广西文化产业的振兴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虽然广西的文化资源很丰厚,但是国际化程度较低,广西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否在市场中发挥优势,还要看当地经济水平的发展情况。目前,世界上文化产业较发达的地区实际上也是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经济欠发达的民族地区,文化产业振兴的优势何在?在全球化经济竞争当中,怎样做到选择与本地条件相适应的模式与路径?这些问题都是困扰广西自治区政府的难题。

        在这样一个形势下,广西采取了“坚守与开放”并举的政策,努力挖掘地方文化特点,彰显本地文化特色。李康从目前已经成功运作的项目里,挑选出两个经典案例做分析。“第一个就是南宁民歌艺术节,它是国内持续时间最长的国际民歌盛宴,南宁由此被誉为天下民歌眷恋的地方,南宁民歌艺术节对地方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影响力、拉动力,在全国的节庆活动当中名列前茅。”另一个有影响的文化项目就是大名鼎鼎的《印象·刘三姐》,这是一个以市场为主的项目,整个项目将广西桂林甲天下的山水、刘三姐的品牌和张艺谋三大资源整合打造成一个全新的知名品牌,《印象·刘三姐》获得了文化部首届创新奖,它也创造了四个第一,一是广西第一个原创实景演出,二是面积最大的实景演出,三是全国最好的票房演出,四是国内外影响最大的实景演出。“这个成功案例给了自治区政府很大的触动,项目的三方分别是广西创意团队、张艺谋创意团队和广西的企业投资团队,三方合作共赢的局面一下子让当地那些还摸不着门道的企业家找到了投资文化产业的那扇门。”李康笑着说道。“《印象·刘三姐》的综合效益也非常明显,项目的参与方,包括农民、政府等都收益显著。项目还拉动了桂林及阳朔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旅游房地产增值和商业服务。”[page]
香港:“创意香港”办公室全面投入运作 

         创意产业一直是香港重要的经济动力,香港目前在主要创意产业领域具有优势。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字,香港共有3.2万家与创意产业相关的企业,从业人员逾17万人,每年增值额逾600亿元,占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约4%。

        为了进一步推进创意产业的发展,香港于2009年6月专门成立了“创意香港”办公室,隶属于商务及经济发展局通讯及科技科,工作将涵盖栽培创意人才、 拉动内需、在内地和海外推广本地创意产业等七个方面。以下几个重头计划就是将于2010年之后继续推行的。

        设计智优计划:为数2.5亿元的设计智优计划于2004年6月就开始推行,该计划包括两个主要项目,即资助“设计支援计划”和设立名为“创新中心”的一站式服务中心,作为设计组群的集中地。设计支援计划用以资助四类项目,分别为设计研究、设计业/商界合作计划、设计专业持续进修课程,以及推广和表扬优质设计。

        截至2009年5月底,设计支援计划共接获352份申请,申请款额达2.15亿元。在接获的申请中,有251份(1.253亿元)已获得批准。创新中心则作为专业设计人士、见习设计人员与设计公司建立组群并进行高增值设计的集中地,也为新晋设计公司提供培育服务。 截至2009年5月底,中心已接受51间设计公司成为培育公司。

         电影发展基金:3亿元的电影发展基金为有利香港电影业长远及健康发展的项目提供财政资助,协助电影业复苏和进一步发展。发展基金所资助的项目和活动包括提供有限度资助予中低成本的电影制作;加强在内地和海外推广香港电影;增强在电影制作和发行各方面培训人才的措施;以及提高本地观众对香港电影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截至2009年6月中旬,共有13个电影项目及29个其他电影相关计划获得批准,所涉款额达786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