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论文一:情境故事法应用在创意学习文化产品设计

 

情境故事法应用在创意学习文化产品设计之研究 ——以台湾原住民服饰文化之数位典藏为例
 
 一. 诉说故事的设计 
 
   诉说一个故事,营造一种情境,设计贴心产品;所谓的「情境故事」的设计方法是目前产品设计的显学。传统系统化的设计模式,多是以「设计者」的角度出发,经由探讨物与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功能性的设计,忽略了设计者与使用者间对「产品」认知不同所造成的差异。情境故事法则是在产品开发过程中,透过一个想像的故事,包括使用者的特性、事件、产品与环境的关系。模拟未来产品的使用情境,透过使用情境的模拟,探讨分析人与产品之间的互动关系。不断以视觉化及实际体验,来引导参与设计开发的人员,从使用者使用情境的角度,来发掘产品构想,评断构想是否符合设计主题,同时检验产品的构想是否符合使用者潜在的需求,基本上就是以「以使用者为中心」的设计。
情境故事法最早被应用于人机互动设计(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HCI),典型的例子是英国ID TWO 设计公司与美国设计公司Richardson Smith,利用情境故事法共同为全录公司开发影印机面板设计时所用的设计方法,最先的应用是从观察使用资讯产品的情境开始,导入人机介面的设计,后来才慢慢被广为应用于各类产品设计上。
 情境故事法亦称为剧本法(Scenario),其中概念的引导「起、承、转、合」,是透过生活型态、技术、社会趋势、市场定位、SWOT 分析,使用者面貌、剧本地图等分析解读与建构程序,引导设计者进入背景情况,再透过剧本撰写阅读体验,将使用情境、互动模式、关键议题等抽象内隐知识带出,并累积解决问题感的张力。然后由灵感转成应用概念、互动概念、产品模拟等具体形象,最后再透过各种剧本将概念转换成更成熟具体的产品规格、产品型录、行销策略。此外,于设计开发过程中,不断以视觉化及实验方式引导参与产品设计开发人员,以「人、事、时、地、物( 产品)」作为剧本的基本撰写模式叙述,也可帮助参与者自全无的开始状况下发展出情境。 
 
二. 营造情境的创意
 
 从营造情境中去寻找创意,已经是设计师创新产品的新方法。许多的设计公司如IDEO、IBM、FITCH、PHILIP、ACER 等,把情境故事法纳入产品创新设计程序中,藉以激发产品的创意。以IDEO(1992) 为例,在其产品创新设计程序中,引发创意的主要方法就是「情境故事法」。IDEO 在许多重大产品的设计、研究与发展扮演举足轻重的脚色,从手提电脑和网际网路设备,到迷你侵入式手术核心脏血管检测仪器等,情境故事法都发挥令人意想不到的创意,「情境故事法」看似简单,但经证明不论是设计简单的儿童玩具,或是复杂如电子商务的相关设计都可适用。就如同IDEO设计公司总经理汤姆. 凯利,在其所写的「The Art of Innovation」一书中所描素的:「为了找出问题所在,IDEO 不是访问「专家」,而是追本溯源,实际观察产品的使用者,或发展中产品的潜在使用者,或透过细微的观察,这才是创新和改良产品重要的第一步。
 生活就是一连串不断上演的故事,透过对生活情境的观察,了解产品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营造产品的使用情境,将有助于设计者在重现情境时,产生具有人性的贴心创意。Moggride 在麻省理工学院的演讲 「搜寻未来设计」中指出,以传统的设计方式设计产品,将会阻碍学生创造力的发挥,目前的设计讲求的是以人性需求为设计核心的互动设计,他提出一个以使用者为导向的设计程序,所谓的『新的理性主义』。透过了解使用者跟产品互动时的需求与情境,可以让设计师和公司决策者,很容易结合不同的观点与需求;其设计的结果可以达到一个兼顾美学的外观,以及围绕着感情表达使用者心灵的产品 。
 情境故事法藉由情境分析,把设计师从现实的世界被带到产品未来使用的情境,从操作程序的分析到使用环境的整合。同时,帮助设计师将观察所得的资讯连贯起来,从中领悟与体验的心得作为创新设计的根据。另一方面,利用不同使用者的特性所发展的情境故事,可以让设计师从不同的观点,去设想不同的使用者如何以不同的方式去使用产品。简言之,情境故事法是一个既能让设计师透过虚拟的情境,发挥创意,协助设计师集中意力,聚焦在使用者的需求与产品的系统问题上。同时,又能让设计师回到现实世界,实际而具体的评估其可行性, 深入体验产品的使用情境,以感受到使用者的喜爱与需求。 

 
三. 文化创意的故事
 
 情境故事法在相关设计产品的领域里,常被用来作为产品发想的一种设计方法,透过对产,考虑使用者在过程中会遭遇的可能问题,不断的透过视觉化的草图进行设计。情境故事法也适合应用于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透过文化丰富的故事性,经由共同记忆的互动过程,已经有许多成功的例子。
 
方法 — 创意学习文化产品设计
 一.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模式
 设计师在设计一般产品,依循一定的设计模式与程序。同样的,文化产品的设计也应该有其设计模式与程序。例如,设计前述的陶壶的文化产品之前,设计师必需对文化的表像及意涵加以调查,并针对其有形的、物质的、使用行为、仪式习俗、意识型态、无形精神等文化属性,进行资料收集、分析、综合等设计准备工作。当进入设计发想阶段时,运用各种发想方法与设计手法,透过设计适切的把文化讯息表达在产品上,达到消费者深层的期望,触发其使用需求。最后,透过文化认知的诠释,设计师将自己的经验情感投射在产品上,引起消费者的共鸣,而达到满足消费者情感的需求。
 就设计程序而言,文化产品的设计可以分成:撷取文化风格特色、形成设计概念模式,与完成文化产品设计等三个步骤。就文化创意加值而言,第一个阶段是如何把原始的「文物资料」,赋予意义,经由「资讯加值」,成为有用的「设计资讯」;再经由分析归纳,透过「知识加值」,变成可用的「创意知识」;最后,则经由灵活运用的「创意加值」,形成有价的「智慧财产」。
 本研究利用上述的文化创意加值模式,经由资讯加值、知识加值,再接着进入到创意加值的设计学习阶段,在此阶段透过情境故事式学习单的学习程序,进行一产品的草图设计,设计时以使用者的需求为考量重心,从其需求的产品假想其使用过程的情境,再与原住民的服饰资讯作一交流,将服饰上的设计元素对应到产品的发想,服饰文物的相关资讯运用在产品属性的发想。藉由原住民文化资料汇整及分析格式的提供,将服饰文物上如色彩、对称、反覆等的造形语汇,辅以原住民的相关口传故事、文化意涵,透过原住民文化资料分析与设计概念发想格式,辅以情境式学习单及脑力激荡的方式,配合情境故事法发展出一文化产品设计模式。
 
     二.    情境故事法的流程与步骤
IDEO (1992) 应用情境故事法在产品创新设计之程序,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步骤:(1)了解(Understand),(2) 观察(Observe),(3) 视觉化(Visualize),(4) 评估与精练(Evaluate and Refine),(5) 执行(Implement)。因此,情境故事始于了解包括:使用者的特性、事件、产品与环境等。从架构一个想像的故事情境中,去观察一个想像与假设的使用情境,探讨在现实的情况下,如何构想创意与设计主题产品。视觉化则是情境故事法过程中的重点,也就是透过视觉化来表达故事的内容,透过视觉化来分析人与产品之间的互动关系。视觉化的工具可以是图画、照片、录影带或是电脑模拟等方式来表现,如何选择视觉化的方式,系根据情境故事中想要描述的行为模式,决定何者可以将主题表达的最清楚,例如,运用动画来描述动态的情境,甚至加上音效。情境的脚本可以是文字的描述、简单的草图、示意的概念到精密的描绘,甚至是深入细腻的表达产品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接下来的评估、决策、精练到执行与传统的设计程序大致相同。
 参考前述相关的情境故事法,本研究将情境故事法应用在文化创意设计,分成情境发展、情境交流、产品发想与产品设计等四个阶段。并将其进行流程分成下列六个步骤:(1) 进行使用者情境样本的筛选,(2) 拟定情境背景中角色、时间、地点、事件,(3) 情境影像搜集、评估适当样本,(4) 汇整使用者叙述的资讯,归类需求属性并进行评估,(5) 进行情境意象绘制,(6) 提供设计开发阶段,创意思考之情境模拟。
 
     三.    情境故事法的应用实例
 对于一个有经验的设计师而言,根据一个文化故事透过情境的营造,可以加以模拟及预测产品设计的可能结果。有经验的设计师藉由情境故事法,可以快速的推测使用者真正的需求资讯,从设计者的主观意识转变为设身处境,以多重角色与不同产品使用者的不同观点,深入产品的主题、特性、情境、场景、事件、产业技术、社会行为趋势等不同观点,勾勒设计主题、界定需求与确认设计规范。
 如下图是台艺大造形研究所的研究生以原住民文化为基础,利用情境故事法的饰品设计,故事情境架构在一个想要买一个母亲节礼物的消费者- 小惠,与一个假想的原住民- 撒古流,透过情境故事法连结两者之间的关系,发展出情境交流,激发出产品的创意。透过情境故事法「起、承、转、合」的概念导引,利用数位典藏所提供的文物资讯,结合文物的相关知识,与情境故事的方法,架构一个文化产品设计的模式,也就是由数位典藏的文物,配合典藏文物的相关资讯,形成设计相关知识,萃取设计相关要素,经由创意学习设计对应的文化创意产品。经由情境发展与情境交流,后发展产品的构想草图,最后完成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sarot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