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与工业设计发展的指标框架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设计战略与原型创新研究所 蒋红斌
摘要:
生态文明是一个具有当今人类文明探索意义的命题。它首先应该表现为一种对环境保护的战略性思考,以及在这样的思考体系下对其运作机制的深入分析。如何将生态文明与工业设计这一利器结合起来,在中国当代面临经济转型、转变企业发展方式,以及宏观引入国家管理力量等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这需要我们从设计战略的高度,系统地分析和梳理在生态文明理念下,设计战略本身的内在结构分层和执行路径。
本文基于这个角度,考察了当今主要发达国家在这一领域的案例,并以中国各主要经济地区设计事业的发展情况为背景,深入分析和提出生态文明理念下的工业设计发展的指标体系和结构模型。
本研究是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战略与原型创新研究所的专题成果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衍生文章。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工业设计战略
正文:
1 背景
1.1 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告诉我们,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结构优化将成为中国经济工作的关键任务。中国经济虽然在快速发展,但依然存在着诸多严峻问题,其中,生态环境的透支和经济指标呈反比是最为不合理的现实。该矛盾的长期积累,凸显经济结构的失衡、生产效能低下、环境损害和战略性思考的缺乏。如何协调生活品质,产业结构,以及生态文明等因素,改变当前资源消耗高,环境压力大等日益严峻的问题。
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如何引入生态文明是当今中国工业设计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围绕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特质。从工业设计与生态文明之间密切的关联入手,必将拓展从发展战略意义的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的途径。
生态文明是一个具有当今人类文明探索意义的命题。梳理其中的关系,目前我们主要以对某个具体成果的利用或技术手段上的更新和改进,很少上升到生态文明的高度去认识它和考察它。从工业设计发展的指标管理的角度,对其可行的操作机制和模型等的系统探索,是克服一切舍本求末、隔靴搔痒的技术改良来试图挽就生态危机的低效手段,具有真正现实意义的途径。
1.2 欧美、日本、韩国等国的发展经验表明,在工业化中后期,制造业竞争力将越来越依赖于深度的设计战略、技术研发和高度的环保型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单纯的加工制造业将逐渐失去竞争力,单纯靠扩大加工规模降低成本的空间不断缩小,附加价值越来越有限,利润空间也不断萎缩,这要求社会由单纯的、粗放的生产制造型经济模式,向生态友好型、制造与服务一体化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这样的转变也成为后工业社会发展的不然要求。
生态文明与知识经济在这里汇合,成为社会文明经济的主流,以及社会发展和经济运行的主要方式。发达国家在这个阶段中所表现出来的特质,主要是生态环境的高标准与工业生产文明的一致与统一。其中,作为人为事物的核心工作——工业设计,则首先表现为其事业的战略格局其实际国情的高度匹配和结构清晰的指标要求。这既利于人们在认识的提高,也理清了生态文明与设计事业实体运行的方式和途径。
1.3 我国的工业设计事业发展,基本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开始的。直到本世纪初,工业设计基本处于企业、学校等民间自发性活动,虽然规模越来越广大,但是,与国家宏观经济结合的程度依然十分遥远。
随着我国第15个五年计划的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自主创新型经济体系视为未来发展的目标,新的围绕工业设计的事业进入了更为国家所重视的范畴之中。2010年7月,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中也明确了工业设计在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相融合的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在上述背景下,对中国工业设计事业发展全面开花,团队、企业、园区、各地方经济地域,以及国家政策等纷纷出手环保,其中凸显需要一个清晰的结构和发展指标体系,来分析和规划生态文明与其事业的系统关联,呼唤国家意志、地区经济意志和企业意志的高度协同和科学管理。
2 方法与目标
本文分成国外和国内两个部分论述。国外部分主要考察欧美发达国家和亚洲先进工业国的若干个典型,分析整理他们的做法与机制。国内部分主要从企业、院校、行业管理,以及国家发展管理和统计管理机构,香港、台湾的设计促进机构等几个板块,综合汇集其情况与需求。进而,将这两方面汇总起来予以分析和整理,并将成果分别专访国家工信部、发展改革委员会和国家统计局的相关专家评议,最后初步汇总出一个系统性的、适合中国生态设计文明发展的指标框架。
3 论述
3.1 首先,从20世纪80年代工业设计思想推行到现在,我国工业设计发展势头越来越好,并逐渐为企业和国家领导人所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建立具有生态文明的工业设计战略体系的意义在于,及时地让我国工业设计的发展状况得到科学、全面的评价,以便于整个行业对其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从人类文明的发展目标下掌握工业设计未来的发展趋势。由于我国设计行业中,还没有明确提到工业设计战略的内在结构分层,细致分析和形成具有清晰结构的可执行框架,有助于我们落实这一目标的实现。
分析和形成生态文明理念下的工业设计战略的内在结构的意义还在于,能够将工业设计事业系统地呈现和纳入国家统计框架之中。进而,能够成为政府制定促进工业设计发展政策的有力依据,便于政府可以及时地对相关政策做出宏观调整和支持力度、方式上的政策设计。
3.2 “生态文明”不仅是一个理念、也不再只是伴随经济总量中的一份附件,而是小到企业,大到国家,在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和产品入市标准的价值判断。
“生态”的概念源于欧洲,最初是在生物学领域使用。这一概念的核心内容是指有机体内在的、良性的、共生的、整体的生命环境的和谐变化与发展。19世纪之后,社会学的奠基者将“生态文明”概念应用于研究社会过程,由此产生了以“社会进化论”和“自然资本论”为特征的生态文明发展理论。
在发展理论中,“发展”被看作是一个国家或社会由落后的不发达状态向先进的发达状态的转化;在直接研究社会发展的发展社会学中,认为“发展”是社会共同意志的有意识变化过程,其推动意义和效益最大化的单位首先是国家。因此,不是具有一个单位,一个局部领域所反映的,而是能够汇集国家整体面貌的“战略体系”才能为社会各集团所解读和利用。一个有助于理清生态文明与工业设计战略的内在结构关系的分析,将促进中国工业设计行业发展实情、全面考察其效益和运行状态,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必要工具。
早在2005年召开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就使用了“生态文明”这一概念。提出我国当前环境工作的重点之一便是“完善促进生态建设的法律和政策体系,制定全国生态保护规划,在全社会大力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明确提了出来。这次会议上,描述了生态文明的主要目标,即“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内涵作了清晰的界定,即“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文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中,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来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
3.3 导入各级社会力量的基本途径,首先要在生态文明理念下理清其内在的结构与战略性发展指标的专项体系。
“战略体系”是根据不同研究目的的要求和研究对象的特征,是由描述行业行为性质的若干个指标,在科学的分类和组织中形成的一个系统概念。
一个“战略体系”,反映的是一个行业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发展进程中,与社会各个领域间的相互关系。最基本的战略体系,结构由几个指标层集合而成。各层级之间除了同属于一个集合之外,相互之间没有其他关系,各个层级都可以直观地反映系统属性。在分析上,除了常规的树形结构和网络状结构,目的都是使不同层面之间具有从属关系,下一层次的属于上一层次并以此类推,整体结构与该行业在实际社会中得以运行的机制相对应。这种结构有助于理念落实的分类,要求既是反映全局的,又是具有各层级之间的清楚关系,符合人们的日常思维习惯。设计战略的生态文明体系是采用层级图形来显示各领域间的关系,该结构更适合描述现实事物之间的非层次复杂关系,它一般要同时涉及多个准则来体现系统的多种反馈结构。
3.4工业设计是所有产业发展的核心龙头。国际市场的高品质产品和品牌,均来自高度重视工业设计发达国家。德国早在上个世纪初就实施国家振兴工业设计计划,使经济如虎添翼;美国通过一场全产业的工业设计革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在英国,当年任首相的撒切尔夫人亲自披挂上阵为工业设计摇旗呐喊:“忘记设计的重要,英国工业将永不具备竞争力”;日本更是以“设计立业”,“轻、薄、小、巧、美”的日本产品风靡全球。
当今国外的工业设计行业已经诞生新的特征,其中,生态文明的特质凸显。在考察中我们发现,每个国家起步均不同,大部分将工业设计定义为服务业,各国政府都强调引入生态文明理念来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并对此给予一定的资金以及政策支持。由于各国均有各自的行业协会,话语权均不同,英国、日本、德国、韩国对生态性设计非常重视,美国则是依托设计者联盟而获得国家支持。我国台湾对生态型设计的支持十分政策化。
除了地方政府对于生态文明背景下的设计支持,另一个层面,则表现着大众层面对于生态的意识的强烈。英国、德国、日本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是形成具有强列生态文明普及的社会基础。英国和韩国都建设了相对完整的工业设计生态指标体系。德国、挪威、美国、台湾由于文献有限,得到的信息虽不够完整,但显示他们在设计的管理和社会评价上,生态文明的价值判断是十分强烈的。日本亦有本国的环境保护指标体系,这些指标主要从设计的研究投入、人力资源的投入、设计产生的成果和效益,以及设计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等公共性指标显示出来。
当然,每个国家内部的设计产业情况不尽相同,所以,制定的体系也有所差别。但是,总体上看,国家作为最有力的行政机器,在推动和管理上是十分有作为的。工业设计事业的顺利发展离不开国家管理力量的指标系统的导入。
3.5企业是生态文明的主阵地。众所周知,当今世界先进企业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就是可持续发展模式——“环保型经济”。如“H&M”、“MANGO”、“UNIQIU”等国际一线服装品牌,其在中国进行的定制、管理和新产品设计研发等管理路径和设计标准上,均已用上了经过细致提炼的“环保理念”,其与“产品设计”在企业实际经济运行法则下,已经形成吻合“环保型经济”形态的产品设计管理方法与工具。
例如世界知名企业“H&M”,从2002年就开始,从最根本使用的原料做起,进而开发并使用环保原料投入实际生产中,给世人一个生态消费主张和品牌文化理念。在设计上,产品的原材料被分别用于服装、服饰、首饰、家庭软装配件等材料的运用。突出有机材质(organic),一种由生长纤维有机制成,不使用化学杀虫剂或肥料的工业材料;可再生材质 (recycled),一种由消费后和消费前的废料所制成,帮助减少水源、能量和化学品使用的材料;天丝TENCEL® / Lyocell,一种由使用FSC认证(森林管理委员会认证)的,通过南非桉树所提炼的纤维素制成的纤维,并将其在闭合循环下制成面料,使其在化学制剂中也可循环使用,不会因超过排放标准而造成环境污染。
使用这些材料,形成市场需求,并推演出以聚合环保材料为核心的绿色设计标准,并实际影响国际市场竞争和产品入市标准。
现在,不只局限于服装,所有产品领域都以通过使用可持续环保类原料,将其原先的材料设想,研发,变成了生态设计的主战场。这些行为无疑向全世界宣告,他们已经并将持续地,将环保概念,真正付诸于设计的实践。
进而,对产品生产过程中,品质的全程跟踪及监控已经成为企业的品质标准。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对产品的化学品监控相当严格。化学品使用规定是根据销售国家最严格的要求而制定。内容涉及危害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化学品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使用或渗入。特别是像金属铬,甲醛,PVC及很多危害人体健康的染料,都被严格禁止在其产品中出现,并联合第三方测试公司监督。在此类型下,欧标、美标等新型生态性法规正如雨后春笋般地诞生,并必然成为未来所有产品的合格标准。
3.6建立我国生态文明理念下的工业设计战略体系和指标体系,关键在于首先要确立整个相对完整的发展指标框架;二是要建构能够真实反映工业设计生态标准的、与国际接轨的具体指标。一旦这个框架通过行业协会的发布,将政府、企业、社会中介机构,以及大学和科研院所相动起来,那么,它就能够引导中国的工业设计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4 结论
4.1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国在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必须着力抓好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政府必将对生态文明建设和职能完善形成管理体系。
中国工业设计行业的发展不仅有其本身是复杂性、综合性的、多维度性,而且,工业设计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也有别于其他行业。以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价值链”理论为依托,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对于中国工业企业的分类办法,以及工业设计相关支持机构的要求与信息,我们初步将工业设计的发展状况从四个大的基础模块予以考察,即,“设计应用企业”模块、“设计服务企业”模块、“社会公共平台”模块和“社会人才培养”模块。
基于这四大模块之间形成的是一个互动、支持的关联体系和分析框架。进而,对应生态文明,从工业设计战略角度,分别对应为“普及层级”、“国家层级”、“地区层级”和“企业层级”这四个层级的指标结构模型。
4.2 “普及层级”是生态文明理念的最大化,即,生态文明具有全民文化性建设的必要和特质。它既是土壤,也是种子。应该以一种全人类的文明进步的意识和信念。“国家层级”是生态文明背景下设计战略最具行政力量的层级,它标志着一个国家意志的存在。从该层面引发的事业,比将具有最强大的执行力度。“地区层级”是地方经济体或产业链为背景的设计战略。工业设计离不开工业基地。不同的工业产业体系,设计战略将有所区别和不同。“企业层级”则是最现实的设计战略执行实体。
在这四个层级的结构中系统描述设计战略,将生态文明理念分层级地纳入指标结构予以考察。由此引发的操作路径和方法应该具有实际运作的价值和意义。
5 讨论
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具有中国特设的工业设计战略,必须应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和环境挑战。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是最早通过《21世纪议程》、最早制定《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2009年,中国又积极参与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并为大会最终达成《哥本哈根协议》发挥了积极作用。
建设生态文明,最快速的方式是从行业标准入手。当然,本研究还在继续,目前进入具体指标的设定研究阶段,即,指标的具体化合数字化。
生态指标其实是当代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从国际、国内形势出发的一项重要的提高工业设计行业水准的战略工作。三十多年前,历史学家汤因比就忧心忡忡地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称作“人类所面临的斯芬克斯之谜”。今天,工业设计已经是当今社会谋求“如何走出一条能够融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良好生态的文明发展道路”的一种科学。所以,通过工业设计对社会各层级的辐射,形成一个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和考察,应该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待有识之士的指正和共勉。
主要参考文献:
《管理经济学(第五版)》吴德庆、马月才、王保林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
《管理决策分析》     赵新泉,彭勇行等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出版;
《生态文明论》余谋昌、 严耕,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08出版;
《生态经济学》赵桂镇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09出版;
《生态学基础》(第5版) 奥德姆(Eugene P.Odum)、巴雷特(Gary W.Barrett)、陆健健、 王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01出版;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刘志彪 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
《商业模式新生代》亚历山大•奥斯特瓦德、伊夫•皮尼厄、艾伦•史密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出版

 

来源:http://www.chinadesign.cn/news/news/fazhanbaogao/2012/0420/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