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对比新媒体交互设计,我们怀疑自己生活在

想象一下,当你驾驶车辆行驶在高速公路上,车与车之间突然被赋予了灵魂,能够互相感应并彼此避开,还能告知相互之间的行驶状况;当你想要创作一首古典乐曲,不需要再端坐电脑前,你思绪漫游之时,手上的每一个动作被空气实时感知,幻化成优美的乐曲……这些并不是美国科幻大片里的情节,而是未来几年或将在现实生活中被实现的新媒体技术革命。

上周日,为期一个月的“国际新媒体艺术展”在华侨城创意文化产业园开展,本次展览由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和湖南大学媒体实验室(深圳)联合创意策展,作为今年文博会分会场的系列活动之一,“国际新媒体艺术展”紧扣“新·声”主题,汇集了来自国内外最新的十余件新媒体艺术作品,通过交互设计的理念给参观者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同时也提前揭开新媒体如何在未来改变生活的面纱一角。

0 1新媒体设计让舞蹈创造乐曲而非用乐曲来束缚舞蹈

在当天的展览开幕仪式上,一组名为“R A JA”的舞蹈令人印象深刻:三名年轻舞者站在一块大的投影幕布前,手上各自佩戴了一个发光的手环,随着她们身体动作的变化,投影仪上显现出三种不同颜色的动作曲线,同时与之对应的电脑和音响也实时发出了由她们动作产生的不同声音,而这些声音通过对应不同的曲库,最后组合成舞蹈配乐,与舞蹈动作交相呼应。该款设计来自芬兰阿尔托大学的媒体实验室,设计者向南都记者表示,“传统的舞蹈是舞者随音乐起舞,这款声音交互的概念设计则是声音由舞者的动作产生,侦测舞者动作幅度的大小、力量的强弱,她们佩戴的手环就会产生对应的声音,这在将来也许就可以解脱音乐对舞蹈的束缚,让舞蹈拥有更加灵动的色彩。”

记者在现场看到,本次“国际新媒体艺术展”分为两大类:交互设计和创新产品设计,分别位于A、B两个展区,主题A为“设计改变生活”,主题B为“设计改变思想”,比起主题B的抽象性,主题A汇集了国内外近期具备优秀创意和影响力的交互体验设计产品,主要以交互设计的听觉领域为主。另一款来自阿尔托大学的展品T en-sion展示了一个更奇妙的听觉交互体验。每个参观者进入到展品的交互空间都会产生一个独立的声音作为他的个体符号,随着参观者在空间中的移动和动作,他所代表的声音也会发生变化。设计师介绍,T ension在中文中对应为“张力”,他们预设了六个声道去配合体验者,“我们想创造一个用声音代表个体交互的空间。”

视觉领域方面,来自设计师Cedar Zhou的设计“Fireflies”则多少具有些梦幻色彩,它利用3D投影制作出空气中飞舞的柳絮,当参观者从中走过时,投影的柳絮则会像现实一样,随着周围空气的变化在参观者的周围飞舞。另一款来自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的视觉交互作品“V meridia essel”则更倾向于“中国风”,参观者通过选择桌面上不同纹样向装置中的“容器”中注入“色料”,就能激活容器中来自中国一些少数民族的影像及声音碎片,随后逐渐消隐。设计者表示,“这款产品旨在表示当代流行文化对于地域文化的误读和消解,以及少数民族文化的自我保护和封闭。”

0 2超前的新媒体设计里生活并不遥远,或许只有几年时间

在当天的展览上,参观者或许都会有一个比较强烈的体验:这些新媒体设计作品绝不会仅仅停留在艺术层面,它们极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就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改变现有生活方式的技术革命。策展方表示,这次展览的目的旨在以设计本身为载体,向观众展示交互设计对于社会发展的核心价值,同时也引发观者的共鸣和思考:设计会对社会的发展和我们的思维方式产生怎样的影响?

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是此次展览的策展方之一,院长何人可向记者勾勒出一个更易被理解且即将到来的新媒体设计时代。“思考一下,鱼在海里游为什么不会相撞,它们之间肯定有一套交互系统。现在我们的道路为什么容易发生堵车和其他恶性交通事故,就是因为车与车、车与交通系统之间缺乏交互。我们未来的交通系统一定会是互相交互的,汽车与汽车之间能够彼此感知对方的存在,并自动留出驾驶空间,而一旦有车辆的驾驶状况想要发生改变,它临近的车辆就会立刻感知并自动作出反应;而现在流行的G PS导航系统也会在未来不再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而是会将路面状况以3D增强现实的技术投射到车辆的前挡风玻璃上,使驾驶员在直视前方的时候就可以实时接收真实的路面状况。这是我们正在研究和实验的一个设计,相信不久的将来就会运用到生活当中。”

何人可认为,未来的新媒体设计必须完成四个趋势的转变,“一是从造型设计转向服务、体验设计;二是从视觉设计转向交互过程设计;三是从个体设计转向群体社会化设计;最后则是从面向产品的设计转变为面向商业模式、计算技术的设计。”当天展览开幕也是湖南大学媒体实验室在深圳的成立仪式,何人可表示,深圳具有很好的工业设计基础,加上电子元件生产商密集,很适合作为新媒体设计的研究基地。

来自美国帕森斯设计学院的副教授BenjaminBacon也对未来新媒体设计的创新保持乐观,“过去三四十年前,设计师接受开源资源非常有限,而当下的社会信息、创新软件、国际互动都是免费共享的,有创意的设计师都可以参与到开源的新媒体设计中来,技术的变革以及对未来生活改变的步伐只会越来越快。”

来源:http://news.hnu.edu.cn/a/meitihuda/2013/0518/2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