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归档:admin_dev

长虹数码家庭workshop——为真实的一家人设计

where to buy fertility drugs online

 2009年11月20日长虹数码家庭workshop于省科技厅一楼举行,此次工作坊是由湖南省工业设计创新平台、北京大学、湖南大学以及长虹集团合作的前瞻性的设计研究项目。这次工作坊根据北京大学社会系针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大城市家庭生活的研究成果,分析中国未来中产阶级的生活形态,并为其设计出未来家庭新的数码生活或新的服务形式。

这项未来家庭数码生活项目研究从上年12月已经展开,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刘能教授团队对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入户定性家庭分析,获得了城市中产家庭的具体生活模型。这次WORKSHOP的目的是对这生活模型进行设计语言的翻译。

北京大学社会系刘能教授团队,长虹四川创新设计中心设计组与湖南大学院长何人可教授出席了开幕仪式,长虹刘林青项目经理为本次活动致开幕词,介绍了本次工作坊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何谓真实的家庭
北京大学许庆红博士首先为我们展示了今年的研究成果,北京大学用专业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对一个北京家庭进行了各个方面的分析,把这个家庭各个成员的性格,行为,习惯,甚至是表情动作都做了详细的记录分析,得到了大量的影像和文字资料。北京大学的研究把这个北京家庭更真实更透彻地展示在同学们面前,让参与工作坊的同学们见识了最新最深入的设计研究方法。
在随后的十天里,工作坊将主要针对这个北京家庭的生活模型进行研究,发掘其中的设计机会,对更舒适更先进的数字生活进行构思与设计。

全球最大产品:“中国制造”

近日,我国政府推出一系列全球广告,试图提升“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
据报道,美国有线新闻网(CNN)这个星期起开始在亚洲市场播出一则30秒的商业广告,内容是宣传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制造”产品其实也是世界上各个贸易体共同分工协作、盈利共享的事实。当然,该广告也有利于重新打造与巩固“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上的声誉。

片长30世界合作是主题
 通过观看视频,可以发现这则30秒的广告围绕“中国制造,世界合作”这一中心主题,强调中国企业为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正不断与海外各国公司加强合作。
广告一个个画面集中展现了“中国制造无处不在的身影”,“中国制造,世界合作”的理念贯穿整个广告。
 一天之计在于晨,清晨跑步的运动员所穿的运动鞋是“中国制造”,但是“综合了美国的运动科技”,日常家庭中所用的冰箱印着“中国制造”的标签,但是融合了欧洲风尚,为您储存美味的食品。
 一个类似iPod的MP3播放器上用英文标注“在中国制造,但我们使用来自硅谷的软件”,体现了爱音乐也爱中国制造的理念。
 就连法国顶级模特儿所穿的知名品牌衣裳也由“中国制造”,而广告最后出现的飞机画面,是融合全球各地工程师的结晶,更是展现了“世界合作”这一理念。
 投放对象国际主流媒体是重点
该广告被认为是中国政府的首个品牌宣传活动。这则广告是由国际知名传播集团宏盟集团持股的DDB国安广告制作公司历时数月精心策划制作,广告中多个场景在国外实地拍摄完成。
据美国一家专门跟踪传媒与广告市场动态的网站披露,该30秒的广告片由中国商务部会同4家中国行业协会共同委托制作。除了在亚洲播出外,接下来还计划在包括北美、欧洲等中国的主要贸易对象地区播出。
而四大产业集团包括:中国广告协会商会、中国商务部机械和电子产品进出口商会、中国商务部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中国商务部纺织品进出口商会。这一广告攻势的主要诉求是竭力在海外宣传中国品牌,提升外国人对中国制造产品的认知度,使他们不再仅仅将中国看成一个成本低廉的市场。商务部目前已购买了为期6周的广告时段,一些国际主流媒体如CNN(美国有线电视网)将是重点投放对象。
 国家战略展现我国软实力
 对于商务部启动“中国制造”海外宣传一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石耀东博士认为是好事。石耀东说:“商务部这一行为,体现了我国政府的一种战略关切,展现了中国制造的软实力。但我们同时也要意识到,一次广告宣传可能会换来品牌的关注度,但品牌忠诚度的培养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知名品牌专家曾朝晖认为,在面临新的世界形势之际,中国的这一宣传举措,对建立良好的国家形象,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当然,这还需要很好的创意,商务部如果能面向全球公开征集广告方案,效果肯定会更好。

视频播放 http://you.video.sina.com.cn/b/26414577-1258054857.html

 

 

Google的用户体验设计与研究

本期的Design Research专栏我们介绍Google的用户体验设计与研究的情况。Google企业理念和哲学的第一条就是:“以用户为中心,其他一切纷至沓来。(Focus on alldaychemist prescription needed the user and all else will be follow.)” 这充分反映了对用户体验在Google这个技术和大规模数据为驱动力的公司的重要作用和地位。虽然Google有足够强大的企业文化来抗拒各种牺牲用户利益来增加股东价值的诱惑,但是和任何一个组织和企业一样,Google的用户体验设计和研究也会遇到其独特的挑战和机遇,并最终发展出自己设计和研究的特色。在这里,我们以Google用户体验团队在2008年CHI年会上的主题发言为框架,从介绍Google用户体验团队的基本情况出发,逐一介绍Google用户体验设计和研究的几个富有特色的方面。

Google用户体验部团队包含设计和研究两个主要方向,隶属于Google Global Engineering,其主要成员包括交互设计、视觉设计、用户研究、网站开发、文案设计、用户关系、基础架构等方面的专家,涵盖了Google的Search (包括Web Search、Mobile、Maps和 Desktop Tools等)、Commerce(广告产品)和Applications (主要是沟通和协同产品,包括社区、Gmail、 Docs等)。Google用户体验团队分布于全球各地。除了美国的California、NewYork、Washington、Colorado和 Illinois以外,还在英国、瑞士、中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建立了用户体验团队。其中在中国区的团队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和台北。同时,Google用户体验研究方向同时也属于Google Research体系。和传统行业的专门研究实验室不同,Google的研究员分散在公司的各个部门,接受Global Research和Design的双重领导,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确保研究者自由思考和对实际产品的影响力(real impact)。

自下而上的创新文化

Google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自下而上的创新,即Google的绝大多数产品的想法不是来自于上级或者老板,而是来自于基层的每个员工。这个文化最典型的案例就是“20%项目”,即Google的员工有20%的时间来做自己喜欢做的项目和产品:Google News、Google Trends等产品都是“20%项目”的代表。正是这样的文化,Google就好象一个idea的工厂,有大量的项目持续不断地产生,这给Google的用户体验设计和研究带来了两个巨大的挑战:第一是如何处理如此之多的项目;第二是很多idea都是技术驱动的,如何让这些项目让用户可用和易用。面对这样的挑战,Google用户体验的一个突出的做法就是把用户体验融入到企业的DNA里。在Google,用户体验设计师和研究员还扮演着教育者的角色。同时,Google用户体验部门还负责制定一些原则、规范,使大多数情况下,即使缺少用户体验团队的支持,也能做出易用的产品来。在这中间,最富特色的就是Google的“Field Friday”的活动。每个周五,都由用户体验团队组织相关人员去实地考察,真正接触用户,这已经在Google全球的各个办公室形成了机制。

数据驱动

Google是一家典型的数据驱动的公司。在Google,关键的数据对于决策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也是Google作为互联网行业的重要特点之一。在Google,有专职的用户体验团队的研究人员对每天全球产生海量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分析,以便让大家了解Google的用户究竟在做什么。Google设计了很多指标(metrics)来对用户行为进行分析和研究。其实指标设定是整个研究过程的核心和难点所在,其产生的误差远大于数据收集和分析本身。比如,某产品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用户活跃”。事实上,有很多指标都可以影响它。一个典型的定义就是“7天内用户的单日平均访问次数”。由于这些数据完全是用户自己产生的,属于全样本的数据,不存在抽样等误差,因此,具有较好的说服力。

同时,Google用户体验研究上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进行所谓的“A/B测试”或者称为“1%测试”,即在产品发布前,在一定的时间里,把新的设计和过去的设计同时呈现给不同的用户,让一定比例的用户有机会看到的是新的设计方案,然后对比分析新旧方案的用户的不同行为,为决策提供重要支持。这个和上次在《DR:互联网行业的设计研究—以Yahoo!为例》一文中的Bucket research是很像的。不过,Google的所有核心产品的发布都需要经过这个阶段。

显然,基于大规模数据的定量的研究有很大的说服力。同时,Google也认识到,定量研究只能描述现象,很难揭示现象下的用户行为的原因、情境等。因此,Google通常会进行相应的定性研究来分析这些问题。很多Google的产品都会很好地结合定性和定量研究, Google的手机地图(Google Maps for Mobile)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图1:Google Maps for Mobile(V1.6, J2ME)

快速的研发周期

由于互联网的升级和修改的成本很低,这就造成了Google产品的开发速度大大加快:一个产品的开发周期缩短,迭代次数增加。

为了适应这样的情况,Google实践了很多快速、灵活的用户体验设计和研究手段(Methods):快速可用性评估和测试技术(非正式、快速的、游击队式的方法)、研究进行中的快速原型等。在快速的用户体验设计和研究中,一种很有意思的做法就是在实验室测试中,在研究者和观察者之间用耳机进行沟通,以便快速反馈问题并在研究中实时增加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当然,这也对研究者的现场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快速的用户体验设计和研究的一个突出的难点就是在快速中保证设计和研究水平达到和超越行业的水平。Google开发了一系列的快速设计和研究的小工具(Toolkit)以应对这样的需求,这些工具正在应用中逐步完善,并逐步为支持设计和研究手段奠定了重要基础。

图2:快速评估的总结阶段

全球用户

全球化是Google的重要战略。Google的每个产品都是面向全球用户而开发的。这样的一种研发策略就带来了两个结果:第一是和其它跨共公司一样的本土化问题,而这样的问题似乎在Google更加突出,比如在中国、俄罗斯等国家;第二是Google的很多核心产品(如搜索、地图等)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本地化的内容及其组织结构。由于要面对全球的用户,就需要针对各地的政治、文化、习俗等不同造成的用户使用和需求上的巨大差异提出一揽子解决方案。比如Google广告的支付系统就受到各国不同金融和银行政策的影响,因此在设计这样的产品时候就必须全面分析全球的特点,找出一条理想的解决方案。

同时,Google也意识到,在全球化条件下,仅仅依靠各地的本土化研究报告是远远不够的,Google要在整个公司建立全球化的vision。Google首先的一个做法就是在进行产品开发的时候,首先建立全球市场的vision和目标,然后再是全球各国(包括美国)本土化,即全球开发项目先行。同时,Google用户体验设计团队均按照产品线组成了全球的虚拟团队,而研究团队更是全球统一管理位于不同地区的研究员。另外,Google鼓励员工和全球不同背景的同事进行沟通,以了解当地的用户的情况。比如,Google会组织全球产品经理到全球各地去接触不同文化的用户。所有的这些手段,都是从技术上和感性上使Google能够适应全球的用户的需求。

不同企业的设计和研究特色反映了企业的远景和价值观。本文介绍的更多的是Google用户体验设计和研究的特色。这些特色的形成,正是来自于Google所建立起来的独一无二的企业文化和做事原则,其目的是解决问题并推动企业的发展。从来就没有一成不变的真理,Google也不例外。也许技术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而这也是设计理论和实践的核心所在。

主要参考文献

  • Irene Au, Richard Boardman, Robin Jeffries, Patrick Larvie, Antonella Pavese, Jens Riegelsberger, Kerry Rodden, Molly Stevens. User Experience at Google. “CHI 2008 Proceedings • Research Landscapes”, 3681-3686, April 5-10, 2008, Florence, Italy
  • Riegelsberger, J., and Nakhimovsky, Y, Seeing the bigger picture: A multi-method field trial of Google Maps for Mobile, “CHI 2008 Proceedings • Case Studies”, 2221-2228, April 5-10, 2008, Florence, Italy

来源:http://design.hnu.cn/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628&Itemid=278

情境感知技术对用户体验设计和研究的影响

情境感知(Context generic zovirax for sale Awareness)技术源于所谓普适计算(ubiquitous computing)的研究,最早由Schilit于1994年提出。情境感知简单说就是通过传感器及其相关的技术使计算机设备能够“感知”到当前的情境。众所周知,用户研究和用户体验设计的一个难点在于了解用户使用产品的情境和环境。现在流行的做法是通过实地研究去了解用户情境,这种做法最大的一个问题在于成本过高,且样本量一般不大,如果要获取大样本的数据会耗费大量资源。情境感知计算的应用可以通过传感器获得关于用户所处环境的相关信息,从而进一步了解用户的行为动机等,特别对于移动互联网产品而言,手机的传感器技术对其用户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同时,情境感知技术的对于用户体验设计一个更加重要的方向是所谓的“主动服务设计”,即计算机(特别是可移动计算机)可以通过情境感知,自适应地改变,特别在用户界面的改变,为用户提供推送式服务。比如,手机铃声根据自适应变更为会议还是户外等。

情境感知技术不是什么新东西,不少企业如微软、IBM、Nokia等都已经取得了重大的突破,运用到产品和研究中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特别是在用户界面设计上,可能会对未来的设计和范式产生影响。这是未来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重大趋势。

来源:http://www.haodesign.com/?p=93

桌面交互界面的未来——Nova Spivack的视角

最近,互联网上有一篇关于未来趋势的文章很是流行。这是Twine的CEO和创始人Nova Spivack写的《The Future cialis 10mg vs 20mg of the Desktop》。译言网也把这篇文章翻译成了中文。

在这篇文章里,Nova Spivack提出了几个重要的观点:第一,未来的桌面和现在的桌面形式可能有很大的不同,而不是现在桌面的一个隐喻(metaphors),而未来桌面的形态还没有出现。第二,未来的桌面是基于云模型的,是一种托管性的网络服务,在未来的桌面里,拥有什么信息不重要,而是人们的关注点在什么地方是关键,用户不再管理信息,而是寻找、交易和分享信息。第三,未来的桌面是移动的、便携的,随时随地都可以接入信息,甚至操作系统都可以不需要。

其实,只要稍微留意就可以发现,现在已经有向着这个方向发展的趋势:Google的Docs,微软的Office Live就是最具代表的产品。正如李开复老师总结的那样:“在云计算的模式中,用户所需的应用程序并不运行在用户的个人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上,而是运行在互联网上大规模的服务器集群中。用户所处理的数据也并不存储在本地,而是保存在互联网上的数据中心里。”这样,我们就不会每个人买个小电脑,而是在一个超级大型的计算机网络中,我们只需要接入,就可以获得我们所需要的。而这个接入的小玩意,就是未来的桌面。“It is going to happen relatively soon.”

一边期待,一边为这个进程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这种感觉很好,也很自豪!

来源:http://www.haodesign.com/?p=39
 

亚洲年度设计盛事「设计营商周2009」揭幕


      香港,2009年11月30日 -「设计营商周2009」正式揭幕,来自世界各地的设计精英和商界领袖汇聚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参与此亚洲最具权威的设计及商界盛事。为期七天的活动集中探索设计、创新与品牌:从业界领袖主持的论坛、到盛大的「香港设计中心周年颁奖晚宴」、以及优秀设计作品展览等,「设计营商周2009」将会为如何把创意和设计与商业融和、互惠的发展蓝图,一一呈现参加者眼前。

左起 陶威廉先生、罗仲荣先生、Mr.MarcFonbaustier及张淑芬女士


法国驻港澳总领事馆总领事MarcFonbaustier为本年「设计营商周2009」新闻发布会致辞


香港貿易发展局服务业拓展高級经理张淑芬女士公布本年「设计营商周」內举行之创新科技及设计博览

      「设计营商周」乃亚洲设计业最具权威性的年度盛事之一,本年度「设计营商周」将于11月30日至12月5日假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凝聚世界各地最优秀的设计精英与商界翘楚,透过专题论坛、设计展览以及一连串拓展人脉和业务网络的机会,藉以推广优良设计的价值和潜力,及其对整个地域以至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其中万众瞩目的「设计营商周论坛」将在12月3至5日举行,国际级设计及商界翘楚将担任主讲嘉宾探讨不同议题。论坛首两天早上「重点会议」的讲者均由业内权威担任,当中包括著名高级品牌Hermès艺术总监Pierre-Alexis Dumas、Prada营运总监Sebastian Suhl、香港恒隆地产主席及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主席陈启宗 、法国设计师Jean-Marie Massaud及著名华裔建筑师曹慰祖等。

      「时尚与服饰」为今年「设计营商周论坛」的重点议题,大会邀得Jean Paul Gaultier主席Veronique Gaultier、中国新浪潮时装品牌EXCEPTION de MIXMIND创办人毛继鸿、法国设计师Gaspard Yurkievich及LACLOS设计师Manix Wong等在首天下午分享宝贵意见及经验。另一焦点-「西九文化大都会」论坛在12月5日举行,法国建筑师 Jean Nouvel、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副馆长Kathy Halbreich 、日本建筑师伊东丰雄和荷兰建筑师Ben van Berkel等多位国际级大师,会带来于外国行之有效的经验,给西九文娱发展区作为借镜。

香港设计中心董事会主席罗仲荣先生为本年「设计营商周2009」新闻发布会致词


香港设计中心项目-总监陶威廉先生公布本年「设计营商周」之详细內容

      「设计营商周论坛」探讨当今商界及设计业最急需关心的课题,包括产品与设计、知识产权与营商、品牌与设计、空间与设计、以及传讯与设计产品设计以至空间规划各方面善用设计的力量,是当今商界最急需关心的课题。设计营商周论坛将集合知名品牌的决策者,包括可口可乐、Wallpaper*杂志、Evian矿泉水、交通银行、Gehry tadalafil 5mg & Partners建筑师楼、W酒店等等,全盘公开他们利用设计开天辟地的商道。

      「设计营商周2009」的主办单位香港设计中心,很荣幸地邀请法国为本年「设计营商周」伙伴国家,并将法国设计精英和文化带到香港,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加者都可以透过展览认识法国的设计文化、透过演讲了解大师们的过人想法。

      另外,云集世界各地设计界与商界风云人物的「香港设计中心周年颁奖晚宴」将于12月4日晚上举行,大会将于当晚颁发多个设计奖项,包括「世界杰出华人设计师大奖」、「设计领袖大奖」、「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大奖」及「香港青年设计才俊大奖」,以表扬于设计业界不遗余力、贡献良多的精英为拓展「设计营商周2009」至国内,香港设计中心与深圳市工业设计行业协会合作,于2009年12月2日在深圳举办为期一天的「工业设计论坛」。中港之中小企管理层及业界人士将共同讨论运用设计和创新思维来辅助并振兴珠江三角洲之传统工业;而国际知名讲者亦于活动内分享心得。此外,深圳之同业亦将组织代表团访港参与「设计营商周2009」,从而加强跨地域文化交流。

      香港与全中国最大规模之制造基地,珠江三角洲在经济上唇齿相依,两地之间优势互补,更成就了辉煌的经济成果及竞争力。为使增强这协同效应,香港政府竭力以创新科技巩固两地之合作。「创意香港」更对「设计营商周2009」作出资助,务求加强设计及营商之联系,推动珠江三角洲成为全亚洲最大规模的工业设计基地。

     「设计营商周」去年成功邀请逾100位国际设计及商界精英担任论坛讲者,并吸引逾50,000名人次参与。活动得到超过240个国际和地方媒体广泛报导,总媒体价值达3,600万港元,成绩有目共睹,并为今年的活动奠定了穏固的基础。

查询「设计营商周2009」的最新活动详情,请浏览:www.bodw.com。

查询「设计营商周论坛」概览及时间表,请浏览:http://www.bodw.com/2009/trad/programmes_forum.php

“圣迪仙奴”杯镜架设计大赛征稿启事

“个性化”已经成为眼镜行业关键词之一,每个眼镜佩戴者都在努力寻求自己的那副“唯一”。因此镜架设计师群体越来越受到关注。中国市场——同样也是全球眼镜行业关键词之一,国际顶级设计师纷纷开始在设计作品中注入中国元素。与此同时,中国设计师团队也正在形成,近年在市场中,不断涌现深受中国消费者青睐的本土设计师作品。 

    “中国制造”还是“中国创造”?中国眼镜保持多年高速发展后,今天走到了十字路口。显然,我们要坚定选择后者,中国眼镜要走自己的原创设计之路,中国眼镜要有比肩国际的设计力量。中国设计师作品不但要拥有中国市场,还要在全球镜架设计领域争得一席之地。
为了推动中国眼镜产业发展升级,倡导更多更好原创设计眼镜产品,发现青年设计才俊,树立自主创新楷模,展示“设计”在提升眼镜产业核心竞争力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为全球眼镜设计者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本刊联合国内知名品牌“圣迪仙奴” ,同时盛邀国内众多知名工业设计人士和机构一起,共同举办盛大赛事“圣迪仙奴”杯镜架设计大赛。

设计主题 自由 原创

竞赛项目 眼镜设计者诸如时尚眼镜、矫正眼镜、运动眼镜、太阳眼镜和光学眼镜以及眼镜零配件,包括镜架、装饰品、支持物等。

奖金
特等奖:1名 奖金10000元 
一等奖:2名 奖金 2000元 
二等奖:10名 奖金 500元
鼓励奖若干名:价值500元精美眼镜。作品刊登在当期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评选条件及颁奖:由评委评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鼓励奖。前三奖项获得者将颁发奖牌、特约设计师聘书。在上海或北京展会上举行颁奖仪式。颁奖活动邀请各大新闻媒体参与,获奖作品也可能在圣迪仙奴新品发布会上亮相,成为新款圣迪仙奴产品。

主办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社
上海中北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支持 
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江苏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江苏大学艺术学院工业设计系
燕山大学艺术系 
深圳工业协会 
深圳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

竞赛日程
竞赛时间:2010-2014年(每年为一届,连续举办五届)
报名时间:2009年11月1日起-2010年10月底
作品提交:2009年11月1日起-2010年10月底
获奖结果宣布: 首届2010年12月底
获奖信息发布:《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中国眼镜在线:www.chinaglassesonline.com

竞赛办法 
“圣迪仙奴”杯镜架设计大赛从2010年元月正式开始,一年为一届,一年评奖及颁奖一次。连续举办五届。设计者稿件初选合格后首先在《中国眼镜科技杂志》上刊登。全年所有刊登作品编号刻录成光盘交由评委打分。评选结果公布在《中国眼镜科技杂志》及中国眼镜在线  www.chinaglassesonline.com 专版上,所有作者五年内可以连续投稿,但需符合参赛条件。

参赛条件
原创性设计,且无仿冒或侵害他人知识产权;曾经参加过其它设计竞赛或为第三方服务设计的产品方案不得参赛。在设计大赛时间内,同一稿件不得连续参赛。

报名方式
申请者可将姓名、年龄、通讯地址、联系电话、电子邮件(QQ)、在读学校或工作单位名称、职务、个人生活照片一张,发送至指定邮箱。

作品要求
所有参赛作品均要求为A4大小,精度300dpi,JPG格式,电脑彩稿,并附300字内的设计灵感阐述。设计稿全部发至指定邮箱。

评委 
名誉主任 徐云媛 中国眼镜协会理事长
评委主任 何人可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理事长  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院长
戴维平 中国眼镜协会秘书长
贺 庆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社总编辑
李卫富 上海中北光学科技有限公司“圣迪仙奴”品牌拥有者
   

评委(以下顺序按姓氏拼音排列)
陈 群  千叶眼镜连锁有限公司总经理
黎明祥  深圳市工业设计协会会长
傅 舟  四川美术学院教授
何晓佑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理事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
黄先宁  成都精益眼镜有限公司董事长
金 云  上海三联集团副总经理
靳埭强  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
齐凤阁  深圳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教授
单志华  西安西北眼镜行董事长
吴俭涛  燕山大学艺术系讲师
张福昌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常务理事  江苏省工业设计协会理事长
张 凯  江苏大学艺术学院工业设计系讲师
赵建东  四川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授
赵晓军  杭州大光明眼镜公司董事长

特别鸣谢协力支持单位(以下顺序按姓氏拼音排列)
蔡仁同  青岛新视界经济发展有限公司
陈 峰  湖南陈晓仲眼镜有限公司
陈汉青  深圳亚洲眼镜有限公司
成 志  南宁精华眼镜有限公司
杜 娜   洛阳金冠眼镜有限公司
冯 航  河北康明视光科技有限公司
高中禄   大同市三友眼镜有限公司
顾小敏  上海视良眼镜有限公司
何汝贤  济南宝明斋眼镜有限公司
何淑丹  黑龙江牡丹江市晨光眼镜公司
贺 勇   内蒙古包头市朝聚眼科医院
洪作林   大庆市明仁眼镜有限公司
黄彩媚  哈尔滨美视达眼镜有限公司
黄莲云  大连丽宇眼镜连锁有限公司
黄鹏洲   深圳高登眼镜有限公司
黄碎煌  厦门华视眼镜有限公司
霍 白  南京桦硕眼镜有限公司
贾亚丁   山西太原眼科医院
姜书华   武汉精益眼镜连锁有限公司
姜玉坤   姜玉坤眼镜有限公司
焦志毅  北京同仁验光配镜中心
金崇进   江苏淮安吴良才眼镜有限公司
金敬池   合肥精功眼镜有限公司
金增敏  兰州科达眼镜公司
金志平  合肥吴良材眼镜有限公司
康 寰  上海汾阳视听医学技术有限公司
李 捷  天津眼科医院验光配镜中心
李 凌  乌鲁木齐市精益眼镜有限公司
李恭满   许昌金冠眼镜有限公司
李连奎  西宁康明眼镜有限公司
熊定根  南昌亨得利钟表眼镜有限公司
粱恩惠  温州梁明光眼镜有限公司
林元琳  桂林市春城眼镜有限公司
刘 晓  深圳市博士眼镜有限公司
刘大伟   重庆精益高登眼镜连锁有限公司
刘思强  武汉精益眼镜有限公司 fedex viagra overnight
陆 庆  杭州毛源昌信义光学眼镜有限公司
陆召平   梦卡迪眼镜连锁有限公司
马增杰  上海一代眼镜有限公司
毛春明   江苏南通市大光明眼镜有限公司
宁 箐  昆明同协光学眼镜有限公司
潘炳利  宁波钟表眼镜有限公司
潘仁南   辽宁省丹东金冠眼镜有限公司
裴明川   兰州巍雅斯眼镜有限公司
桑 键   天津大明眼镜有限公司
施书成   徐州市吴良才眼镜有限公司
史凤利   长春视力健眼镜行
宋 宁  广州东方眼镜连锁有限公司
苏立林   成都精华眼镜有限公司
苏银良   遵义康利眼镜有限公司
孙翠霞   唐山市明可眼镜光学有限公司
陶秀青  海口精功眼镜有限公司
王智民  宝岛眼镜连锁有限公司
王 辉   南京欧陆眼镜有限公司
王 鹏  吉林王鹏眼镜有限公司
王华巧   乐山光明眼镜有限公司
项岳强   西安波涛眼镜连锁有限公司
谢公北   烟台亨德利钟表眼镜有限公司
谢公达  贵阳科技眼镜有限公司
谢世绵   徐州市明仁眼镜有限公司
谢世强   江苏省徐州市华仕眼镜商贸发展有限公司
邢荣栋   北京大明眼镜有限公司
徐贤中   芜湖老余昌眼镜有限公司
薛思安   汕头宝岛眼镜有限公司
薛思豪   石家庄市财贸眼镜有限公司
闫树义   沧州鸿翔眼镜有限公司
颜小华  大连傲视国际眼镜有限公司
杨莉华   湖北同济康丽眼视光科技公司
杨圣呼 河南明视达眼镜有限公司
姚金和  内蒙古明朗眼镜有限公司
姚清松   佛山市三水茂昌眼镜有限公司
姚则广   连云港市精益眼镜有限公司
叶桂生   武汉爱尔眼科医院
叶义强   辽宁大明府钟表眼镜有限公司
曾骏文  广州中山医科大学验光配镜中心
张鸿林   河南宝视达眼镜(连锁)有限公司
张松波   九江大明眼镜实业有限公司
张松林   太原英吉利眼镜有限公司
章亮明   长沙国际眼镜专店
赵加华   北京名旺永光眼镜有限责任公司
郑世雷   湘潭精益眼镜有限公司
周 全  云南大全视光学眼镜有限公司
周文龙   大理市雅尔康眼镜有限公司
周小慧   肇庆市爱视眼镜有限公司
朱绍兴   江西赣州亨达利眼镜有限公司
网络鸣谢支持单位
 
知识产权 
在大赛活动结束并颁奖后,所有入围和获奖的参赛作品知识产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本次大赛的获奖和入围产品的设计方案进行宣传、出版、展览等,并不得向第三方转让,否则,主办单位有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杂志社地址:重庆市渝中区朝千路99号时代天骄大厦801A 
邮编:400010电话:(023)63713885 63802025–8013
大赛编辑工作地址:中国眼镜科技杂志社驻上海办事处
大赛统筹:中国眼镜科技杂志社首席记者 驻上海办事处主任 傅维
大赛编辑:冯立 高玉冰 陈璇 张恒源
邮编:200060 上海市普陀区澳门路519弄2号1908室
电话:(021)51075080联系人:陈璇小姐 张恒源先生
设计稿件指定邮箱:  mojing75525@vip.sina.com
           Fuwei55555@vip.sina.com
           Zhy15953547@163.com 

来源:http://www.foreidea.com/index.php?play=show&id=972

2009年红星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

2009年11月27日下午,2009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颁奖典礼在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演播厅举行。
      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于2006年由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共同发起并会同国内地方相关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举办,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承办,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提供项目资助,得到了社会众多媒体的大力支持。
被誉为工业设计“奥斯卡”的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紧紧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通过表彰中国企业的优秀设计产品,鼓励企业创新设计,提高产品竞争力,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保护自主知识产权,提升国民生活品质,推动中国设计国际化,促进设计产业发展。
 
 
2009红星奖专家评委会主席何人可教授发言
 
       本届红星奖共颁布了至尊金奖、最佳新人、最佳团队等8个奖项。最后由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委员会主席、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理事长 朱焘;国家科技部高新司司长冯记春;中共北京市市委副秘书长 李福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郑吉春为2010年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的启动仪式亮灯。

到场嘉宾与获奖者合影

how to buy pyridium without rx

(来源:视觉中国)

张春贤在湖南文化强省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湖南省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央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部署,加大文化改革发展力度,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市场体系、文化传播体系,把我省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实力雄厚,文化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文化强省,为科学跨越、富民强省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氛围和文化环境。按照这一总体要求,突出抓好以下几个重点:
  
  1、加强理论武装和思想道德建设。一是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宣传、教育。要紧密结合湖南实际,加强对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研究,回答改革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努力做好理论普及,力求把深奥的理论用平实质朴的语言讲清楚,将深刻的道理用群众听得懂的话说明白,使之由抽象到具体、由抽象到形象,为广大干部群众所理解、所认同、所掌握。二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于公民道德建设的各个方面,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创新、创业、诚信、法制、责任等理念,广泛宣传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先进典型,进一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全省进一步形成良好社会风尚。三是加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和文明行业创建活动,力争到“十二五”末,全省文明城市创建覆盖面达到90%左右,文明村镇创建覆盖面达到70%左右,文明行业创建覆盖面达到80%左右,创建一批全国文明单位,切实提高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四是推进学习型湖南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全社会大兴勤奋学习之风,努力建设学习型组织、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城市和学习型社会。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做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的模范。
  
  2、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和群众共享共建的原则,努力在全省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覆盖城乡、人均拥有公共文化设施数量和质量达到全国先进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积极实施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大项目建设任务。精心规划和建设一批体现时代精神、代表湖南文化形象的标志性的基础文化设施,尽快完成国家级的湖南博物馆、省图书馆的改扩建工程,抓紧建设省文化艺术中心、省美术馆等重点项目。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优先安排关系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进一步加强县级图书馆、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切实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高度重视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改造提升湘菜、湘绣、瓷器、烟花鞭炮等湖湘文化品牌,继续打造好红色文化品牌和旅游文化品牌。全面繁荣文学艺术事业,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支持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改革发展第一线,围绕富民强省多出反映现实题材、讴歌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多出体现优秀文化传统和地方特色的优秀作品,多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结合,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努力推出一批在全国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精品力作和文艺名家。广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继续扩大"五下乡"、"四进社区"、演艺惠民和高雅艺术鉴赏等活动的覆盖面,多提供群众欢迎的文化服务。积极发展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乡镇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节庆文化等各类群众文化,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kamagra gold100
  
  3、积极推进文化产业科学跨越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要把文化产业作为重要的战略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领军人才的作用和政府的推动作用,加快做大做强。根据我省的优势和基础,要重点抓好现代传媒业、新闻出版业、动漫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等五大产业。通过市场化改革、引进战略投资者、整合现有资源、新建一批重大项目,打造一批过百亿元的产业,培育一批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文化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进一步降低市场门槛、创新政策措施,使我省文化产业成为社会资本和外资的投资热点,使各类民营文化企业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和发展。抓住"两型社会"建设的机遇,抓紧试验区重大文化建设项目的论证,加快建设一批产业示范基地,形成产业集群。各市州也要视情规划建设一两个有特色、上规模的重大产业项目和特色园区。努力把长株潭打造成全省以创意产业为重点的文化产业核心增长极,把大湘西打造成文化与旅游紧密融合的文化产业新的增长极,把湘南与湘中打造成传统文化产业增长极。加快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推进创意产业发展,推进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全省整合并拓展增值业务,加快发展电视购物、数字出版、框架媒体和3G手机电视、电子商务等新业态。要整合省内宣传资源,充分发挥媒体优势,把这些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产业、产品推向国内外市场。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鼓励和支持文化企业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扩大对外文化贸易,提高文化产业的外向度。力争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速,到2015年总产值达3500亿元,实现增加值1900亿元,占GDP的比重提高到8%,使文化产业成为我省科学跨越、"弯道超车"的重要引擎。
  
  4、切实增强现代文化传播能力。文化的发展,不仅取决于内容的创新,而且取决于传播的能力。传播的深度决定影响的广度。要按照主流媒体重在做大做强、新兴媒体重在建设管理、传播方式重在改造提升以及文化交流和文化物流重在科学引导的要求,建设覆盖广泛、反应迅速、调控有力的现代传播体系。各级党委和宣传文化部门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纳入执政能力建设之中,引导新闻媒体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掌握话语权,当好党的喉舌,反映人民心声,形成富民强省、科学跨越的舆论强势。新闻媒体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弘扬正气,鼓励先进,鞭挞落后,有效引导社会热点,注意疏导公众情绪。要高度重视网络的建设、运用和管理。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于提高文化传播能力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运用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提高文化产品的表现力、吸引力和影响力。要发挥新闻舆论和文化交流在文化传播中的积极作用。努力把党和政府声音覆盖到城乡基层,传播到普通百姓,形成有利于科学跨越、"弯道超车"的良好舆论氛围。

[稿源:湖南日报]
 

文化产业——弯道超车的重要引擎

“力争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速,到2015年总产值达3500亿元,实现增加值1900亿元,占GDP的比重提高到8%,使文化产业成为我省科学跨越、‘弯道超车’的重要引擎。”昨日,全省文化强省建设工作会议在长沙召开,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春贤对建设文化强省提出发展目标。
  张春贤在发言中,回顾总结了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文化强省建设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分析了新形势下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强调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激发文化强省建设活力,并要求切实加强文化强省建设的组织领导。
  昨日,全省文化强省建设工作会议在长沙召开,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春贤,省委副书记、省长周强作重要讲话。
  出席会议的省领导有胡彪、梅克保、黄建国、许云昭、杨泰波、陈润儿、路建平、戚和平、肖雅瑜、徐明华、魏文彬、谭仲池等。 cephalexin 500 mg capsule
  会议表彰了为我省文化强省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长沙市等5个先进集体和白诚仁等10名先进个人。

文化产业成为我省第六大千亿元产业
  2005年全省文化产业生产总值为584.3亿元,2008年达到1090亿元,三年翻了将近一番,年均保持了20%以上的增速,成为我省第六大千亿元产业;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1%,成为全国5个上5%的省市之一。
  张春贤表示,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文化强省战略以来,我省文化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文化改革发展卓有成效。
  文化强省战略的实施,提升了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社会的文明程度,在全社会形成了干事创业、奋发向上的文化氛围,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凝聚了发展共识、促进了观念更新、激发了奋发向上的精神。
  文化强省战略的实施,突破了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诸多体制性障碍,增强了文化发展的活力。截至目前,全省有210家经营性文化单位完成转企改制,346家公益性文化单位推行了劳动、人事和收入分配三项制度改革。省广电在继第一、二轮成功改革后,第三轮改革正在进行实质性启动。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通过深化改革,实现了跨区域发展,做大了市场主体,中南出版传媒集团有望近期上市。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探索党报发行体制改革,形成了有利于党报发展的新的竞争力。
  文化强省战略的实施,促进了公共文化体系的快速发展。2008年全省财政文体传媒事业费支出25.35亿元,比2006年翻了一番。
  文化强省战略的实施,推动了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广电集团、出版集团持续高速增长,连续4年进入全国文化企业50强。新兴业态如拓维信息、快乐购等成长迅速,网络媒体、移动电视和手机报等来势喜人。文化“走出去”渐成气候。湖南广电成功开拓北美、澳洲和东南亚市场,湖南卫视国际频道今年5月顺利开播;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与俄罗斯、韩国、日本、德国等建立了版权贸易合作,今年输出版权105项,列地方出版集团第一。
  文化强省战略的实施,培育和造就了一大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文化品牌和领军人才。
  我省文化强省建设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张春贤总结说,最主要的有六条:对文化建设认识早、抓得早,省第九次党代会上就提出了要建设文化强省,并将其与经济强省、教育强省一起列为全省的三大战略目标;坚持把文化强省放在富民强省大局中来推进;注重发挥了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努力按照文化自身发展规律来推进文化的改革发展;坚持大力弘扬和创新湖湘文化;坚持以人为本。
抓好五大产业,打造产业增长极
  根据我省的优势和基础,要重点抓好现代传媒业、新闻出版业、动漫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等五大产业。努力把长株潭打造成全省以创意产业为重点的文化产业核心增长极,把大湘西打造成文化与旅游紧密融合的文化产业新的增长极,把湘南与湘中打造成传统文化产业增长极。
  张春贤指出,我省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必须深刻把握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新要求,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是顺应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的必然选择,是实现科学跨越、富民强省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新期待和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的迫切要求。
  当前,我省正处于历史性的高速增长时期,改革开放30年,全省经济平均增长9.4%,近四年每年保持了12%以上的增速,今年增幅预计将达13%以上。经济发展得越快,越离不开文化的引领和支撑,越需要文化为其提供充足的动力和后劲。此外,目前我省的人均GDP已接近3000美元,进入了文化消费大幅提升的阶段,这对文化产品和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为文化发展提供了前进的动力和广阔的空间。
  张春贤提出了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他表示,我省要突出抓好四项重点工作:加强理论武装和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积极推进文化产业科学跨越发展,切实增强现代文化传播能力。
  我省将尽快完成国家级的湖南博物馆、省图书馆的改扩建工程,抓紧建设省文化艺术中心、省美术馆等重点项目。改造提升湘菜、湘绣、瓷器、烟花鞭炮等湖湘文化品牌,继续打造好红色文化品牌和旅游文化品牌。
每年1亿元作为文化事业发展资金
  从去年起,省里设立每年1个亿的文化产业引导资金,今年又新设立了每年1个亿的文化事业发展资金,这几笔资金都将随着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年增加。
  哪里有改革创新,哪里就有新气象新局面。张春贤强调,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激发文化强省建设活力。第一,要加快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确保明年上半年完成所有出版、制片发行放映单位的转企改制,确保明年底完成省直文艺院团的转企改制;广电系统要加快完成改革任务并按照新的体制正式运行;出版集团要抓住部委、地方和高校出版单位转企改制的机遇,重组省内出版资源,并购国内优质出版发行资源,加快上市步伐;湖南日报要进一步深化发行体制改革;省直文艺院团要在年内完成一家整体转企改制。第二,要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第三,要加快文化管理体制的改革。第四,要着力以点带面。长沙、张家界、岳阳、常德是我省文化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地区,要为改革向面上推开积累有益经验。
  为了确保文化强省建设工作顺利进行,张春贤提出,要切实加强文化强省建设的组织领导,加大对文化强省建设的投入力度,确保文化事业支出增幅不低于一般预算支出增幅。同时,我省还要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要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参与、各部门齐抓共建的合力。
培育骨干企业形成放大、叠加、带动效应
  要着力培育骨干文化企业,集中打造一批销售过100亿、50亿、10亿的文化企业,形成放大、叠加、带动效应。
  周强在发言中分析了当前我省建设文化强省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新期待。谈到发展文化产业时,他强调,要深化文化领域的改革开放,推动文化资源的开发与整合,促进文化产业升级,优化文化产业布局,优化文化产业配套环境,努力培养文化市场,大力发展文化金融。其中,要保持广电、出版、动漫等文化产业在全国的领先地位,进入国家正在培育的大型文化企业“航母群”;要着力培育骨干文化企业,集中打造一批销售过100亿、50亿、10亿的文化企业,形成放大、叠加、带动效应;要在巩固电视湘军、出版湘军、报业湘军、演艺湘军、动漫湘军等优势产业品牌的基础上,不断推出新的文化品牌;要不断创新文化产品的形制和样式,不断开发质优、价廉的文化产品,满足大众化的文化产品需求。周强还表示,建设文化强省必须形成全省合力,健全支持文化发展的政策体系,增强文化强省的人才支撑,强化建设文化强省的组织保障。
  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路建平在会上分别对《湖南省文化强省战略实施纲要》(征求意见稿)、《湖南省文化产业振兴实施规划》(征求意见稿)、《加快推进试点地区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的若干意见》三个文件起草背景、过程和需要把握的重点作了说明。
  省财政厅、省发改委、长沙、常德、张家界等单位和地方的负责人作了文化强省建设经验的典型发言。全省各市州委书记、市州长,省直各单位负责人及文化部门的相关人员出席会议。
数字点击
  改革开放30年,全省经济平均增长9.4%,近四年每年保持了12%以上的增速,今年增幅预计将达13%以上。随着“一化三基”战略的强力推进,我省经济发展可以进一步加快。
  截至目前,全省有210家经营性文化单位完成转企改制,326家公益性文化单位推行了劳动、人事和收入分配三项制度改革。
  2008年全省财政文体传媒事业费支出25.35亿元,比2006年翻了一番。全省广播电视节目覆盖率达95%,建成乡镇文化站730个、农家书屋4100个,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惠及全省80%以上县的每个行政村,全省131个县以上专业剧团已全部免费配送流动舞台车。2008年全省银行业的盈利18.2%
  2005年我省曾被列为金融高风险区,当年全省银行业不良贷款率达18.2%,盈利仅21亿元,引入诚信文化理念后,金融生态环境得到改善,2008年,全省银行业不良贷款率降至9.58%,盈利达151.14亿元。
  我省将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和文明行业创建活动,力争到“十二五”末,全省文明城市创建覆盖面达到90%左右,文明村镇创建覆盖面达到70%左右,文明行业创建覆盖面达到80%左右,创建一批全国文明单位,切实提高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潇湘晨报记者 曾鹏辉               摄影 红网记者章尧
 
[稿源:红网综合]
[作者:曾鹏辉 章尧]
[编辑:刘飞越]